从武汉城区到郊区,一瞬间竟不敢进家门
1月30日,央视新闻再次推出《疫情过后,我第一个想见的人是你。》,这一次,疫情之下的生活切面泛及全国,这是一场全国的战“疫”。
今天,央视新闻继续推出“疫情之下的生活切面”第三期,那些用自己的方式与疫情奋战的普通个体,力量也许微小,却是我们打赢这场战“疫”的底气。以下皆为央视新闻、新闻联播公号粉丝上传内容
⬇⬇⬇
作为一名从武汉城区返回武汉郊区的人,到家的一瞬间真的不敢进家门,想要拥抱大家又害怕自己是一个病毒的“潜在携带者”。我吃饭用公筷,洗碗用滚烫的水泡着,大家坐在家里也都戴着口罩。村庄里老人们不打牌了,聊天也隔开几米远。母亲是一名卫生巡逻员,这几天仍在上班,每次回家之后我都会对她进行消毒,她虽然抵触但也默默接受。家门口贴着村干部贴上的贴纸,我回家后的活动范围没超过家门口一百米。
今天武汉又是大太阳,我们把所有门窗打开,把床单被罩都晒出来,用84把家里喷洒了一遍消毒,手机、门把手、桌子、厨具等就用酒精。今天通知说除了药店所有店铺关门,我只希望在我用完仅剩的一瓶酒精和口罩之前,能够切断所有传染源。
此时妈妈在绣十字绣,爸爸在煲汤,二姐在洗胡萝卜,侄子在下载马上要用的课程课件,我在码字,唯一遗憾的是大姐因为封路留在了天门。我们这些武汉人会好好待在家里,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隔离,积极配合,好让病毒早日得到遏制。武汉加油,中国加油!
这次疫情,孝感作为武汉1+8城市圈之一的城市,自然没有躲过去。姐夫刚援疆回来,还在休假中,就到单位搞防疫工作了。从不缺席年夜饭的表弟从年前开始就再也没有回过家,以单位为家了!从没觉得在同一个城市里,见一面是那么困难!
我是一名教师,平时喜欢看书、旅游,寒假前我规划了几个旅游目的地,第一个就是武汉,我想去东湖看看。为了这次出行,我还专门买了一件红色毛衣,毕竟要过年了,红色显得喜庆。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次旅行搁浅,毛衣一直在袋子里,过年都未曾拿出来。我想等我们战胜疫情那天再穿,而武汉也将是我2020年旅行的第一站。
加油,武汉!等到樱花烂漫,我们相约东湖,不见不散!
前些天,我“很生气”地对父母说:“不要听信别人的谣言,要学会自己看新闻。”然后马上让父母打开微信,找到“添加朋友”,给他们安利了“央视新闻”等官方公众号。因为父亲很少玩微信,有些功能还不是很了解,我就把如何打开公众号给他演示了一遍,后来父亲就自己在那里研究起来,真的让我感动!拒绝谣言,从家人做起。
疫情严重,不出门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。在家无聊的时候不妨做做广播体操。一来增强体质,二来纾解一下心里的苦闷,三来不给国家添乱。
我和老爸老妈合作制作警示牌,疫情防控人人有责,我们全家都是党员,愿意为这场疫情战出一份力!
现在口罩哪哪都买不到,也不敢带家人出门,小宝在家憋得不行不行的,那也得挺着,如不必要,不出门最好。
不是医护人员,不能参加救援,没有口罩,也不能捐啥物资,此时此刻唯一能为国家贡献的就是在家老实待着,认真防护,努力配合。武汉人民好样的,加油。
你还好吗?身边人呢?疫情之下,有苦口婆心的劝解,有猝不及防的感动,更有心向暖阳的希望。
隔离病毒,不隔离爱。我们想要聆听更多关于你和你的战“疫”故事 ,尤其是来自武汉和武汉周边的朋友。
参与方式:长按下方二维码,在新闻联播公号后台直接回复即可。
内容格式:【你在哪个城市+你正在经历的战“疫”故事+与你的故事相关的图片、视频等】
注意事项:请务必保证故事和内容的真实性,不造谣不传谣,因为,这也是战“疫”的一部分。
更多新闻
监制/徐冰 主编/王若璐
编辑/杨瑜婷 校对/高少卓
©新闻联播